2 年

金牌会员

已认证

"科学验韧",正负极极片柔韧性评估方法解析

在电池的研发中,极片柔韧性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。它如同电池的"骨骼韧性",既需要足够的强度支撑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,又需具备良好的延展性以承受反复的机械应力。目前有许多极片柔韧性的测试方案,不同的厂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测试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,例如极片手动翻折过辊看透光、绕针看掉粉和三点弯曲法等,但这些人工的方法测试误差大、一致性差,能得到的信息比较有限。

元能科技的极片柔韧性设备(BEF1000)与常规的检测方法不同,该设备是将极片按特定角度弯曲后固定在测试装置上,然后通过施加位移来使极片发生形变,测量极片在不同形变程度下的压力-位移曲线,通过力-位移关系可以精确分析不同样品间的柔韧性。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的柔韧性差异较大,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分析方法。正极:单圈加压评估极片的可弯曲性;负极:循环测试评估极片的可复原性。

1.jpg

图1.元能科技BEF1000设备和测试示意图

正极柔韧性测试:单圈循环下的"临界点"挑战

正极极片一般来说会比较“脆”,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涂层开裂的现象。因此通常我们采用单圈匀速模式进行测试,通过力-位移曲线的结果分析正极极片的柔韧性好坏(可弯曲性)。图2为两款不同压实密度的LFP正极极片测试数据,从测试结果来看,二者的曲线均有突变点,说明极片在测试过程中有应力的释放,而这应力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极片表面涂层的开裂。通常来说,极片发生断裂的位移越短,说明极片的可弯曲性越差,即柔韧性越差。

2.jpg

图2. 不同压实密度正极的压力-位移曲线

如果二者的断裂位移差异不大时,如何进一步去考虑二者的差异?可以通过断裂力/曲线斜率去考量。如图3,在相同行进位移下,力越大说明极片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越强,即极片更“硬”。那么越硬的极片柔韧性就越差么?硬度是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的能力,柔韧性反映材料在断裂前的可变形能力,二者受不同因素主导,可能同步变化,也可能此消彼长。通常来说,极片的硬度和柔韧性呈现负相关趋势,硬度高往往伴随柔韧性低(脆性增加),一个比较硬的极片(例如,活性物质含量高、压实密度大、粘结剂含量少或粘结剂本身硬度高)通常更容易在弯曲、卷绕或受到冲击时发生断裂或掉粉,即柔韧性差。然而,这种关联的强度和方向受到粘结剂、活性物质、导电剂、压实密度、孔隙率、微观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,并不是简单的“强”正相关或负相关。

3.jpg

图3. 样品A和样品B的压力-位移曲线

负极柔韧性测试:循环中的"疲劳度"狙击战

相对正极而言,负极极片会比较软,在压缩测试过程中不会有明显的涂层开裂现象,因此可以考虑从另一个维度进行分析:极片的可复原性(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,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能力)。元能科技的BEF1000设备可以进行往返测试,通过返回原点时的“残余应力”去评估极片的可复原性。残余应力的来源如下:测试开始之前会进行压力归零,极片在往返实验中会有一定的能量损失,或者说不可逆形变,因此在返回初始位置时,极片产生的力会偏离初始值(零),我们将此时的力称为“残余应力”。若“残余应力”绝对值越大,说明极片在往返测试中损失的“能量”越大,即极片的可复原性越差。

4.jpg

图4. 残余应力解析图

图5为两款含有不同粘结剂的负极极片,通过往返测试可以得到样品的残余应力,其测试结果表明样品①经过1圈的往返测试后其残余应力越接近初始值(零),说明其在测试过程中的不可逆损伤更小,可复原性更好,即样品①拥有更好的柔韧性。此外,元能科技的BEF1000设备也可以进行多圈往返实验,观察极片疲劳测试结果.

5.jpg

图5. 两款负极极片往返测试图

6.jpg

小 结

根据极片测试的力-位移曲线和实际状态,可以选择最佳的测试模式和分析方法。极片的柔韧性虽隐藏在电池内部,却是决定产品竞争力的"隐形战场"。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与数据洞察,我们正在为每一片电极赋予更强的生命力——让电池不仅"跑得更远",更能"活得长久"。


元能科技  2025-07-07  |  阅读:29
最新文章
更多  
推荐产品 供应产品

分类

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

立即拨打

为了保证隐私安全,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,请放心拨打
(暂不支持短信)

×
是否已沟通完成
您还可以选择留下联系电话,等待商家与您联系

需求描述

单位名称

联系人

联系电话

已与商家取得联系
同意发送给商家
留言咨询

留言类型

需求简述

联系信息

联系人

单位名称

电子邮箱

手机号

图形验证码

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《用户服务协议》《隐私协议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