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金会员
已认证
对超细碳酸钙来说,粒径、比表面积、晶形和吸油值等是最重要的几项技术指标,直接影响着超细碳酸钙的应用性能。
当然,这里并不否认其它几项指标的重要性,只是其它几项指标在工业上相对更容易实现而已。
但对于专用品而言,用途不同,对超细碳酸钙各项技术指标的侧重也不一样,要求亦各不相同,不能一样对待。
如何使超细碳酸钙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达到0.02~0.1μm,是超细碳酸钙的基础指标,固然很重要,否则就不称其为超细碳酸钙。
但严格上讲,这只完成了生产超细碳酸钙任务的一半。如果表面处理技术和分散技术跟不上,会使生成的一次粒子团聚成大颗粒的二次粒子,粒径可达几百纳米。
因此,在透射电镜(TEM)下,观察到或拍摄到的照片只能反映一次粒子的大小,并不能反映团聚后二次粒子实际粒径的大小(因制样过程中,作了一定的技术处理),这种团聚严重的超细碳酸钙,用BET测出的比表面积比较小。
所以,只有用透射电镜观察和比表面积测定相互配合,才能对超细碳酸钙的微细程度、颗粒的晶形、分散状况,得出比较科学的较全面的判断。
超细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与其比表面积有着内在的联系。有的研究者采用沉降体积来确定粒径的大小。众所周知,影响碳酸钙沉降体积的因素,除粒径大小外(石灰石质量,石灰煅烧质量,石灰消化、碳化条件等都会影响粒径大小),还有碳酸钙的晶形,而且碳酸钙晶形具有多样性,同一种晶形也因其不是十分规则的几何形貌,相互之间也不可能相同,故晶形对沉降体积的影响比较复杂,所以,用沉降体积的方法来确定粒径的大小不够科学,误差较大。
为有效阻止二次粒子的团聚,超细碳酸钙一般都要表面改性处理,因为表面处理的过程除有效改善超细碳酸钙的活性外,也是有效阻止二次粒子团聚的过程。
对某种专用品种的超细碳酸钙而言,为更好地适应用户的要求,既有晶形、粒径的不同,又有表面处理剂的选择,也有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诀窍。
因此,对不同用途的超细碳酸钙专用品种,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很困难的。
文章素材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贵在分享,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!